网站:www.cqyljsgc.com
电话:023-67162837
132-06042999
邮箱:443906199@qq.com
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新溉大道6号中渝都会首站3栋2901
强夯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
强夯法是地基处理中常用的加固技术,通过重锤自由下落对土体施加冲击能量,提高地基承载力。为确保施工质量,需从施工前准备、施工过程监控、施工后检测三方面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。
一、施工前质量控制措施
场地准备
场地平整:清除地表障碍物(如树根、石块),回填并压实松软土层,确保场地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。
排水措施:设置临时排水沟,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夯击效果降低。
设备检查
强夯机性能:检查起重机、脱钩装置、自动脱钩器等部件的完好性,确保夯锤自由下落高度误差≤±20cm。
夯锤参数:核对夯锤重量、直径、底面积是否与设计一致(如锤重10-40t,直径2-3m),锤底静接地压力值控制在25-40kPa。
试夯验证
试夯参数:通过试夯确定夯击能(如1000-8000kN·m)、夯击次数(如每点8-12击)、夯击间距(如3-6m)等关键参数。
效果评估:检测试夯后地基的密实度、承载力等指标,优化施工方案。
二、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
夯击过程监控
落距控制: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实时监测夯锤落距,确保与设计值一致。
夯击次数:每点夯击次数以Z后两击平均夯沉量≤5cm(或设计要求)为控制标准。
间歇时间:根据土质调整夯击间歇时间(如饱和黏性土需间隔2-4周),避免土体液化。
施工顺序与间距
跳点夯击:采用“先中间后周边”或“隔行跳夯”顺序,减少夯击对周边土体的扰动。
间距控制:夯击点间距根据锤径确定(如锤径2.5m时,间距取3.5-4.5m),确保夯击能均匀分布。
异常情况处理
隆起与侧移:若夯击过程中出现土体隆起或侧向挤出,需减小夯击能或增加夯击间距。
设备故障:若夯锤倾斜超过30°,应立即停止夯击,检查设备或场地平整度。
三、施工后质量检测措施
原位测试
标准贯入试验(SPT):检测加固后土体的密实度,贯入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(如N≥15击)。
动力触探试验(DPT):评估土体承载力,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.5≥10击。
室内试验
土工试验:取样检测土体密度、含水率、压缩模量等参数,验证加固效果。
颗粒分析:分析土体粒径分布,确保无大颗粒石块影响夯击效果。
沉降观测
长期监测:施工后持续观测地基沉降量,确保Z终沉降量≤设计允许值(如20-50mm)。
四、其他质量控制要点
人员培训
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,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措施。
记录与归档
详细记录每点夯击次数、夯沉量、落距等参数,形成完整施工档案。
环境保护
采取降噪、防尘措施,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
五、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
质量问题原因预防措施
夯沉量不足夯击能不足、土质不均增加夯击能、调整夯击间距
土体隆起夯击顺序不当、间距过小采用跳夯顺序、加大夯击间距
承载力不达标夯击次数不足、间歇时间不够延长间歇时间、增加夯击次数
总结
强夯机施工质量控制需贯穿施工前、中、后全过程,通过参数验证、过程监控、效果检测三重保障,确保地基加固效果满足设计要求。施工方应严格遵循规范,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施工参数,避免质量隐患。